清紫砂加彩杂宝纹茶叶大罐『民国』
我国是茶的故乡,饮茶历史悠久,
既然是饮茶的国度,当然离不开器皿。目前有据可考的我国最早的一把紫砂提梁大壶是1984年南京市中华门外油坊桥出土的。从墓志上可知墓主葬于嘉靖十二年(公元1533年),那么这把壶的下限不会晚于嘉靖十二年。
绞泥技术始烧于唐代,产地主要在山西、河南和陕西一带,它是用白、褐两色(或多色)泥料相间揉合在一起,然后按照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,或全器利
用绞泥成型,再施釉烧成呈绞纹的器物。绞泥技术成型异常艰难,但能工巧匠可以自如地按泥料绞合,由于方式的不尽相同,造就了各种变幻的美丽花纹,至今受到
人们的喜爱。宋代的绞泥瓷器比唐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,内容愈加丰富,技术含量要求更加苛刻,产品更具东方神奇魅力。到元代绞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,虽然有部
分窑场还在继续生产,但质量已经不如从前,在明代,瓷器绞泥几乎绝迹、失传。
然而,无独有偶,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居然落户移植到嘉靖时期宜兴的紫砂器皿上,且技艺已经相当娴熟。由此可以推断,在嘉靖以前,宜兴窑场已经出现生产相当水准的紫砂器皿是不容置疑的。http://www.sxzisha.com
分享:
0
绞泥技术始于唐代,原产地主要在山西、河南和陕西一带,它是用白、褐两色(或多色)泥料相间揉合在一起,然后按需要切成泥片贴于制成的器物之上,或全器利用绞泥成型,再施釉烧成呈绞纹的器物。绞泥技术成型异常艰难,但能工巧匠可以自如地按泥料绞合,由于方式的不尽相同,造就了各种变幻的美丽花纹,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。宋代的绞泥瓷器比唐代又有了进步,内容愈加丰富,技术含量要求更加苛刻,产品更具东方神奇魅力。到明代,瓷器绞泥几乎绝迹、失传。
石磨 孔小明
然而,这种濒临失传的瓷器绞泥技术,如今在宜兴的紫砂中重放异彩,且技艺娴熟。将几种不同的泥分别打成泥片,然后叠在一起一绞,再横向切绞过的泥,重新拍泥片,使其呈现多种色泽相交融的纹理。以达到饱和自然的地步,形成自然花纹,似木理纹、小波纹、花石纹、蝴蝶纹和流云纹等,可使壶体让呈现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。
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,纹理变化亦无穷,能搅出木纹、鸟羽纹、云纹、流水纹,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,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,构思奇巧,变化万千。
紫砂壶绞泥工艺的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,当时是由吕尧臣先生等几人首先试验成功的,绞泥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紫砂的色彩世界。由于紫砂的成型方式与瓷器的手拉胚并不一样,采用的是拍身桶的成型方式,制作难度要比瓷器大的多。
银毫壶 孔春华
每拍一下泥片,图案都会变形,要把泥片拍好,身筒拍好,图案弄成形绝对是一件细致的活。另外如图案线条有一点没粘好,那整体也就失败了。
且各种泥料的收缩率不同,烧制时要注意控制在何时的温度范围,否则绞成的图纹边缘易破碎。
每一件绞泥作品都得来不易,紫砂绞泥的美在于通过紫砂这一载体展示出了朦胧的审美意象,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不一样。
近年也有用绞泥薄片贴在壶身上作装饰的做法,是通体绞泥还是绞泥贴片,只要一看壶内壁即知,内外花纹一致者为通体绞泥。
绞泥装饰同样与制壶者的审美眼光及技法有关。审美情趣高,技法娴熟多变,其绞泥作品相对高妙,反之则略显平庸。最忌不论壶型,乱以绞泥装饰。
您的称呼:
联系电话:
QQ号码:
您的留言:
24小时客服电话:
藏品尺寸/规格:高:5.7CM,,直径:5.0CM,,
明代:紫砂小茶叶盖罐(基本完好),高:5.7CM,,直径:5.0CM,,盖顶有孔墓泥封住了(初看原孔),无裂线,,
卖家推荐的藏品
议价
雍正:吹釉缸豆…
议价
唐三彩:点彩杯…
议价
自己带的一块特…
参考价:22000元
明天启:哥釉地…
参考价:230000元
宋,元:湖田窑…
议价
明空白期:“博…
卖家最新上传的店铺藏品
参考价:20000元
清中晚:朱泥鼓…
参考价:50000元
元,明:铜佛像…
参考价:议价
钱都去哪儿了
参考价:8500元
清中期:霁红釉…
参考价:3800元
清道光:青花诗…
参考价:2800元
清:规制鬲式高…
上一篇: 唐代茶器鉴赏_唐代煮茶器具_唐代茶具
下一篇: 很抱歉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