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名遐迩的李茂林菊花八瓣壶
通高9.6厘米,横宽11.5厘米。呈菊花状,整把壶轮廓除有水平方向的线条外,还有垂直或倾斜的筋纹线。粗看壶型好似一个坛子,只是另加上了柄和嘴。此壶整体上方圆互寓,刚柔相济,使人在挺拔中见到端庄,潇洒中显见稳重,风格甚为高雅。现珍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。
成品不免粘上缸坛釉泪,影响美观。自有匣钵以后,壶坯置于匣钵内烧制,不再与瓦罐陶缸直接接触。壶坯烧制时受到保护,从此不再沾染釉泪釉斑,使紫砂壶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。
明万历,高:90毫米,宽:115毫米,底刻款:李茂林制,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。
此壶鼓腹、截盖,单独观赏此壶,犹如一朵盛开的秋菊,生机盎然,这是早期紫砂壶筋纹器类型的佳作。
这把菊花八瓣壶由李茂林制作, 通高9.6厘米,横宽11.5厘米。呈菊花状,整把壶轮廓除有水平方向的线条外,还有垂直或倾斜的筋纹线。粗看壶型好似一个坛子,只是另加上了柄和嘴。此壶整体上方圆互寓,刚柔相济,使人在挺拔中见到端庄,潇洒中显见稳重,风格甚为高雅。
李茂林即李养心。明代嘉靖、万历间(1522-1619)宜兴制壶高手。他以朴致敦古善制小壶闻名于世,另作瓦囊,闭入陶穴,是李茂林的一大贡献,他使紫砂壶的制作向前跨进了一大步。这里所说的瓦囊,就是指烧壶时用的匣体。在李氏创造匣钵前,紫砂壶坯烧制时不装入匣钵,与缸罐混放入窑烧制,成品不免粘上缸坛釉泪,影响美观。自有匣钵以后,壶坯置于匣钵内烧制,不再与瓦罐陶缸直接接触。壶坯烧制时受到保护,从此不再沾染釉泪釉斑,使紫砂壶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。
这把菊花八瓣壶,通高9.6厘米,横宽11.5厘米。呈菊花状,整把壶轮廓除有水平方向的线条外,还有垂直或倾斜的"筋纹"线。粗子,只是看壶型好似一个坛另加上了柄和嘴。此壶整体上方圆互寓,刚柔相济,使人在挺拔中见到端庄,潇洒中显见稳重,风格甚为高雅。现珍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。 菊花八瓣壶的制作者李茂林(约公元1567-1619年),字养心。 是明代紫砂壶制作步入成熟时期的一位名家,以朴致敦古善制小壶闻名于世。"另作瓦囊,闭入陶穴",是李茂林的一大贡献, 使紫砂壶的制作向前跨进了一大步。这里所说的"瓦囊",就是指烧壶时用的匣体。在李氏创造匣钵前,紫砂壶坯烧制时不装入匣钵,与缸罐混放入窑烧制,成品不免粘上缸坛釉泪,影响美观。自有匣钵以后,壶坯置于匣钵内烧制,不再与瓦罐陶缸直接接触。壶坯烧制时受到保护,从此不再沾染釉泪釉斑,使紫砂壶的制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。
上一篇: 功夫茶具套装价格及图片一览表
下一篇: 关于宜兴紫砂泥料的传说!